工业机器人:“大市场”能否驱动“反向创新”?

2014年12月23日 8:37 45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装备

  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迅达")正面临着"幸福的烦恼",这家去年年产值仅1000多万元的机器人公司,今年的产值预计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在产值迅猛增长时,利迅达却苦于如何找到新的土地资源以实现扩张。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达到近3.7万台,同比增长60%。2014年更被称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就达到34714台,同比增长92%。当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消费大国,有媒体曾提出"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十大重镇"的概念,佛山作为地级市的代表跻身其中。

  相比起上榜的上海、天津、青岛、沈阳等重工业城市,佛山发展机器人产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贴近并倚靠本土制造业的庞大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佛山的陶瓷、家电、金属加工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处于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对人力依赖的转型关口,其对"机器换人"的庞大需求,助推了以利迅达、嘉腾、鼎峰、艾乐博为代表的佛山机器人企业军团异军崛起。

  也正是市场的力量,让佛山在机器人产业的竞逐中,首先切入的是产业链下游的集成系统和终端应用环节。像利迅达、鼎峰、艾乐博等一批近年快速崛起的本土机器人企业,如今已成为樱澳、美的、格力等珠三角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服务商。

  然而,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以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四大家族"为首的国际巨头,占据了国内机器人应用超80%的市场份额。

  从机器人产业链条来看,上游的减速器和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等核心技术,目前还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具备整机研发生产的实力,且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也就是说,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上,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国外先进技术企业手中。而且,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工业机器人还遭遇来自国内长三角的挑战。一位业务遍布多个省市的佛山本土机器人企业家曾向笔者直言,整个珠三角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已落后于长三角,而佛山在人才支撑、技术水平方面的短板更为明显。

  尽管时下工业机器人正与佛山"打得火热",但面对未来极可能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佛山应如何规划好机器人产业下一步的升级路线?如前所述,市场是驱动佛山发展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动力,那么市场又能在佛山工业机器人的升级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我们不妨再来审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用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

  反观佛山的机器人产业,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苗头"。11月25日,机器人产业下游的集成应用商利迅达,与在中游本体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的瑞士ABB集团携手,为珠三角制造企业量身定做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今年8月,国际机器人龙头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将在顺德高新区投资建设机器人专业园区,计划建设机器人应用研发工程中心,同时服务协助下游的利迅达、嘉腾等7家本土企业,发展机器人系统和智能化自动设备生产线、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移动机器人、木工机械智能装备以及工业机器人配套等项目,用8年时间形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的产业链集群。

  在笔者看来,这种合作模式与"市场换技术"的思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佛山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因为大部分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以集成服务为主,本身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像库卡、ABB等在工业机器人巨头则拥有研发、创新等上、中游的核心技术,双方的联姻,可以让佛山本土机器人企业,以掌握市场需求的优势,来获取与核心技术拥有方更进一步的合作。

  当然,"市场换技术"只能是创新的初级阶段。人们更愿意看到,佛山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对机器人上游技术的"反向引导",市场需求的爆发、下游企业的崛起,甚至会改变甚至引领上游企业的技术路线图,并且打造出一种有别于由外国企业主导的"传统创新"的"反向创新"模式。

  回顾近年来佛山制造的发展,通过建链、补链、强链让产业链条愈趋丰富强健,但工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还是依靠招商引资带来的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战略延续的外贸增长,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为核心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机器人产业作为佛山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点发力的领域,不仅要借助外力的提升,更应注重做大做强内在自主创新的竞争力。

  突破口同样在市场。目前佛山的产学研合作已不断深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市场需求已吸引了西安交大广东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的集聚,并形成了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南海瀚天科技城等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创新资源,助推本土机器人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将有望增强产业链的内生动力。

  事实上,顺德、三水等地已悄然开启了这样的探索。通过与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领先科研实力的院校合作,组建公共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后者在推广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将对制约国内智能制造发展的共性核心技术进行重点研发攻关。比如,佛山市诺尔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已从下游的集成系统延伸到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中游的本体制造。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批六轴工业机器人已试产成功,该机器人在本体、控制器、减速器、操作系统四大关键技术上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谓是"机器人,佛山造"的重大突破。

  长远来看,佛山机器人产业应当走一条内生增长的创新发展之路,锻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尤其是要让企业用户从源头上参与科技创新,真正实现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引领创新"。

  看似寻常的细节蕴藏着预示未来的大变革,最前沿的新思维发端于默默无闻的企业实践。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m4b5.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