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碳与工碳价差变化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年10月15日 11:17 34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安博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安博(中国)   作者:

电碳、工碳产量占比
31

碳酸锂历史价格走势
32

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基准交割品为电池级碳酸锂(以下简称电碳),替代交割品为工业级碳酸锂(以下简称工碳),贴水25000元/吨。电碳纯度要求99.5%以上,对钠、镁、钾、钙等杂质设定较为严格的标准,并对磁性物质和粒径做出规范;工碳标准相对宽松,纯度要求99.2%以上,对特定元素的含量要求相对较低,并且对磁性物质、粒径等不做要求。从升贴水设置来看,25000元/吨的贴水设置表明交易所鼓励以电碳为主导的交割,目前,各交割库仓单均为电碳。

电碳由于标准高,制作出的电池性能更高更稳定,主要用于动力电池领域,工碳部分用于制造玻璃、陶瓷等工业品,部分用于性能要求偏低的储能电池。随着技术的革新,部分头部正极企业也能使用工碳生产满足动力电池标准的正极材料。

目前,国内碳酸锂生产分为锂辉石、锂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回收提锂。矿石来源以电碳为主;盐湖来源由于卤水杂质较多,以工碳为主;回收来源根据各家回收技术的不同,电碳、工碳兼具。目前,国内电碳月产量占比60%~70%,从2023年以来的生产趋势看,以矿山为主的锂资源投产带动电碳占比逐渐提升;盐湖锂资源投产节奏较慢,自2024年初才开始爬坡,今年工碳占比有略微回升趋势。

在长周期中,电碳、工碳价差与碳酸锂价格走势较为一致,从历史趋势来看,随着碳酸锂价格上涨,电碳与工碳价差也随之扩大。近5年来,电碳与工碳价差在2021年1月份达到谷值2000元/吨,对应电碳价格69000元/吨;在2023年3月份达到峰值56000元/吨,对应电碳价格约301500元/吨。虽然电碳与工碳价差谷峰值与电碳价格谷峰值并不完全匹配,但也接近短期内的极值,说明电碳与工碳价差对行情研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期现套利的运用使得现货与期货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关性。从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和电碳与工碳价差走势来看,在短期行情中,两者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碳酸锂期货价格走弱往往伴随着电碳与工碳价差扩大,短期反弹也伴随着电碳与工碳价差收窄。

在锂产业链中,部分企业对工碳的需求较为刚性,如电解液厂家在生产环节中使用超纯碳酸锂,提纯过程中使用价格偏低的工碳更具性价比;又如储能电池和低端动力电池,对性能要求不那么高,工碳也能满足生产。对此类厂家,只要电碳、工碳存在价差,刚性需求便一直存在。目前,国内生产格局以电碳为主,从基本面的角度理解,当基本面改善,现货需求增加,工碳理应率先感知变化,工碳价格较电碳上涨幅度更大,表现为电碳与工碳价差收窄;当基本面宽松,盐湖工碳成本更低,降价空间更大,表现为电碳与工碳价差扩大。

自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可以从5个阶段去看电碳与工碳价差变化对行情的研判作用。

阶段一:碳酸锂期货上市初期,现货市场定价还是以传统SMM报价为主,市场出现较多期现套利机会,现货报价落后于盘面价格的情况经常出现,电碳与工碳价差在此阶段对行情变化并不敏感。

阶段二:2023年11月下旬,在基本面大幅走弱的情况下,盐湖工碳率先降价,碳酸锂期货价格开始大跌,电碳与工碳价差迅速扩大,当基本面企稳之后,电碳与工碳价差开始回落,碳酸锂震荡下行期间,电碳与工碳价差共振走弱。

阶段三:2024年春节假期后,由于锂盐厂复产节奏偏慢,供给端开工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超预期,短期基本面出现改善,电碳与工碳价差开始收窄,期货价格迎来一波反弹。

阶段四:2024年5月下旬,正极排产环比走弱,碳酸锂需求减少,基本面过剩局面显现,电碳与工碳价差扩大,碳酸锂迎来长达3个月的单边下跌。随着基本面逐渐改善,电碳与工碳价差企稳,单边下跌趋势结束。

阶段五:2024年8月下旬,随着供给端减产以及“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到来,碳酸锂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电碳与工碳价差收窄,碳酸锂迎来震荡偏强行情。

自9月11日以来,电碳与工碳价差维持在2100元/吨,表明基本面短期矛盾并不突出。在碳酸锂价格强势上涨期间,电碳与工碳价差未收窄,说明这轮上涨并非是基本面主导。

电碳与工碳价差走势暗示着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对行情研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总结为3点:第一,从长期来看,电碳与工碳价差和碳酸锂价格走势一致。第二,在基本面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电碳与工碳价差维持相对稳定,与盘面价格方向共振。第三,碳酸锂基本面改善,电碳与工碳价差收窄,期货价格上涨;基本面走弱,电碳与工碳价差扩大,期货价格下跌,电碳与工碳价差和期货价格负相关。

通过对电碳与工碳价差和碳酸锂行情走势的回顾可以发现,市场定价逐渐从三方参考报价转化为盘面升贴水报价,有效地体现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此外,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正在完善,期现套利的空间逐步压缩。

(作者单位:创元期货)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m4b5.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